近年来,罗城镇通过“接地气”的宣传引导、“连产业”的文明培育、“聚邻里”的实践活动,让文明实践融入田间地头、走进群众心坎,让文明新风吹遍田间地头,为乡村振兴绘就文明底色。

接地气宣传,破解观念“梗阻”。针对村民“农忙没时间学”“生硬说教听不进”的问题,把文明宣传“搬”到生产场景中。在各村设立“文明微课堂”,通过“你问我答”的方式讲解移风易俗政策;组建“田间宣讲队”,由镇干部、农技员组成,在春耕播种、秋收晾晒的田间地头,用方言讲述“婚事新办省开支”“孝老爱亲促和睦”的身边故事,还编印图文并茂的文明宣传单,内容涵盖节水种植技巧与文明生活常识,发放到家家户户。截至目前,已开展“田间宣讲”21场,覆盖群众1800余人次,发放宣传材料3200余份。
连产业培育,激活文明“动能”。结合当地种植养殖产业发展需求,将文明实践与产业提升深度融合。聚焦“科学养殖不污染环境”“节约用水不减产”“带动邻里共同致富”等核心导向,挖掘培育一批产业致富带头人,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,组织致富带头人牵头成立“产业文明互助小组”,通过“一带一”“多带一”的结对帮扶模式,毫无保留分享养殖防疫、节水灌溉等实用技术,同时主动传递“诚信经营”“互助共赢”的文明理念,带动更多村民抱团发展、共同增收,让文明新风在产业发展中落地生根。
聚邻里实践,织密文明“网络”。针对农村居住相对分散、邻里互动较少的情况,以“聚人气、暖人心”为目标,开展系列邻里文明活动。利用各村文化广场,在农闲时节举办“邻里文化节”,组织村民开展扭秧歌、唱秦腔、趣味运动会等活动,期间穿插文明知识问答环节,增进邻里感情;组建“邻里互助队”,由村里的党员、热心村民组成,在农忙时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抢收庄稼,在冬季降雪后组织村民共同清扫村道积雪,在村民遇到婚丧事宜时主动帮忙操办,引导村民互帮互助;设立“邻里议事亭”,每周固定时间邀请村民围绕“村道维护”“灌溉用水分配”等乡村事务建言献策,同时调解邻里矛盾,让“有事好商量”成为乡村文明新风尚。

下一步,该镇将继续围绕农村实际,深化文明实践与生产生活的融合,计划建设“产业文明实训基地”,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与文明素养提升课程,让文明新风不仅滋养乡村,更能助力产业发展,让群众在文明实践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。